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以人为镜,可以跳出庐山之外,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自我,认识自我。
他人绝对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个人不可能看见自己容貌的美丑,同样一个人有什么不足,自己不一定自知。这就需要以人为镜来对照。
据说,有一天苏轼和法印在一起打坐,苏轼问法印“你看我像什么?”法印说:“我看你像佛。”法印也这样问苏轼,苏轼答道:“我看你像堆牛屎。”法印无语,苏轼却得意洋洋地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说:“佛学讲究的是见心见性。法印说你像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牛屎,哪你心里有什么?”
苏轼应该从小妹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也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小妹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的自己的缺点;法印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以人为镜,可以反观自己,他人身上呈现的也许正是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如果只看到他人的自私、卑劣、丑恶,也可以看出自己心胸的狭隘、认识的片面、观点的偏激。才使得你盯着一张白纸上的小黑点不放,而忽视了周围的一片洁白。这样的人心中是阴暗的,永远背对着太阳,只看到自己的黑影,因而生活在他的心中也是一片黑暗。
以人为镜,可以促进自己,他人身上的长处正是自己学习的地方。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与贤者的差距。人生需要为自己寻找一块成长的模板,然后不断努力,与贤者靠齐,逐渐走向完美。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正缺点的过程,这就首先要有一个认知自己缺点的途径。“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唐太宗已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每个人都应以人为镜,从内至外好好修饰一番,让一个崭新的自我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