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在生长的过程中,本身就带有虫卵,而米面在加工过程中,成虫被杀死,虫卵却没有被杀死。
虫卵之所以没有快速繁殖成幼虫,是因为虫卵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分的参与,当大米处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时,虫卵才会孵化成幼虫。
通常情况下,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65-95左右时,虫卵就能孵化出来了。
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完全能够满足米虫的生长所需,米虫学名叫米象,幼虫是像蛆一样的白色肉虫,然后慢慢化蛹成蛾。
蛾子会根据自己的嗅觉飞到其他食物上,所以当你看到家里有大量蛾子出现时,大多都是粮食“长虫”了。
稻子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米虫的卵,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下,大米就更容易生虫子。
大米里的虫子,学名米象,稻子刚结穗还尚未收成前,米象就已经把卵产在稻穗中。收割后虽经过碾米的步骤,但也无法破坏其孵化环境,等到碾成食用米的过程中,因周遭环境温度和或空气介入,适合虫卵孵化。
幼虫便在米中渐渐发育,经成蛹、羽化,变成米象。米象本身没有病毒,也不会叮咬人体,经过处理后的大米还是可以食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米中有一点点霉就不能吃了,因为发霉的大米有曲黄霉素,这是一种致癌物质。
米象的防治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危害。
2、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如虫害已发生,要把米象从粮食中通过曝晒驱赶出来,使有虫害的与无虫害的粮食分开。
3、通过喷洒药剂触杀或者磷化氢熏蒸。
4、若保存粮食的量小也可以通过防虫包装或者是在包装袋中加入长效的气味驱虫剂保护粮食免受米象的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虫的大米还能吃吗?只要不发霉处理后可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虫
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粮食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见。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快。另一个原因是,家家户户年年买米,年年生虫。有些虫卵藏在米缸底、米袋缝、墙缝、地缝里,人们很难一一把它们清除,当家中有大米、气候又适宜时,这些虫卵孵化出来便很快会爬进米袋,大吃大嚼,‘生儿育女’了。
大米中淀粉含量最高,其次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大米不会生虫,发霉(霉菌的大量繁殖)。因为大米中的水分活度值很低(即水含量很少),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水分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大米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实用大米中的养分。
在米袋的中间或两头各放几瓣大蒜,或者用布或用纸包些花椒放在盛米的容器内。平时要把存米的缸或桶清扫干净,以防止过冬的虫蛹隐藏在里面。一旦发现米生虫,可将米放在阴凉处晾干,让虫子飞走或爬出,生虫的米除虫后还可食用。切忌将米放在阳光下暴晒。
另外还有方法:
方法一:将新蒜表皮的水分吹干,分解成一瓣瓣的,直接放置米缸中,在深的,浅的地方都埋上一些.这个方法也可用来防止绿豆生虫.
方法二:准备几块干净的小纱布块,每块都包上少许的花椒籽,扎好后放置米中.若是用米袋来装米的话,可以先将米袋浸在烧开的花椒汁里10分钟,晾干后再盛米,也有防虫效果.
方法三:将干的海带或者干的桔子皮放在米中,可以同时起到防潮防霉的作用.
若米已经长虫了,可用新鲜的生姜放在米中,把虫子驱赶出来.
另外,在晴好的天气,应拿出去多晒晒.
大米久存易生蛀虫,故应随吃随买。大米买回后应装入米桶(缸),在米桶内放上四至五包花椒(每包用花椒十克,包袋用纱布制成),可以防蛀;也可以在米桶内放一只干净的酒瓶,酒瓶口高于米面,瓶内装上一百克白酒,也能防蛀;如果在米桶底部放些生石灰(生石灰上可盖塑料布,以隔开米和生石灰),或者在大米中混合放入一些大蒜瓣,都能防蛀虫。不管采用上述的何种方法,米桶盖一定要盖严。巧防大米生虫 (1)在酒瓶中装上50克白酒,不盖盖儿,然后把装有酒的瓶子埋在米中,瓶口高出米面,将米袋封口。由于米的微弱呼吸,使空气越来越少,酒中挥发的乙醇有灭虫、杀菌作用,所以可以防止生虫。 (2)先在锅里放适量的水,再取十几粒花椒放在锅里与水同煮,然后将布袋放入浸透,捞出晾干。装米时,用纱布缝几个小口袋装些花椒,分别放于米的下、中上部,扎紧布袋口,放于阴凉通风处,大米就不会生虫。 (3)将大蒜分散地放几瓣在米中可起到同样的防蛀作用。 大米:在大米中放少许海带可以防止大米霉变。但海带每隔10天左右要取出10分钟后再放入大米中。一份海带可反复使用20余次。不但可以抑制霉菌还可避免大米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