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大烟枪》:
英国导演盖瑞奇的处女作,全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酷!非专业演员操的一口伦敦口音夹杂着经典俚语,令人捧腹!镜头运用十分全面,剪辑的也很有味道.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几个团伙戏剧性地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节。况且导演在最后留下的悬念结局令人拍案叫绝!说下题外话,现在盖瑞奇快被卖当娜玩死了,这就是现在他的电影没有经典出品的直接原因吧!
《电话亭》:
是一场虚与实的对峙,弱小与庞大的游戏互动,或者就是科林·法瑞尔一个人在电话亭演出的独幕剧。我并不想要把这个电影引向人性多么夸张的深度,有时候一场淋漓尽致的游戏,也能让人心跳变速。科林·法瑞尔的表演没有让人失望。全片基本上就靠他一个人支撑着所有的剧情。无论是气质、感觉,规定情境中的反应,都很准确而自然。另一个主角,那个杀手,基本上没有露面,单纯地依靠电话里的声音来演出。至于其他的演员,比如警长,也可圈可点。
剪辑是本片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几乎没有长镜头,全是快速而细碎的切换。视觉节奏的迅速变化使故事氛围更加刺激紧张。当然,这样紧张的故事怎么少得了音乐的帮助。我怀疑导演以前拍过MTV,快节奏的纽约街头音乐和剪辑的节奏以及故事的前进非常吻合,看得还是很过瘾的。
《朱诺》:
第23届独立精神奖,《朱诺》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奖。区别于高投入的大片,小成本独立电影以其独特创意和多元视角博得主流观众赞赏。
去年,五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中,有三部是独立电影,《朱诺》为其中之一。而以演大片出名的好莱坞明星,如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也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
独立电影来源于英文“in-depended film”,又被称为独立制片电影,它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众所周知,电影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产业基本上是在好莱坞完成。在大制片厂制度、明星制、类型片模式等逐渐成型以后,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也基本上成熟了。有一批艺术家们开始不考虑商业利益,仅以个人意志为标杆,自筹资金开始电影创作,这种创作就被冠以“独立电影”的名头。
除《朱诺》外,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血色黑金》和《老无所依》也是独立电影,成本低于2000万美元。获得4项奥斯卡提名的《潜水钟与蝴蝶》、李安导演的《色·戒》也都是独立电影。可以说,现今的奥斯卡对商业电影多少有点不屑一顾,反而对独立影片情有独钟。
一位好莱坞专业人士表示:“我告诉你为何好莱坞正在改变,好莱坞尊重智慧,但服从痛苦,当痛苦至极时,他们就会被迫改变,今年的痛苦是票房太差。”专家指出,由于大成本电影不见得卖座,反倒是小成本电影屡屡开出红盘,投资回报率超高。向来商业嗅觉敏锐的好莱坞察觉到独立制片的市场正在逐渐壮大,因此大制片厂也都加入独立制片的行列,众人争食这块仍有待开发的市场。
不仅制片公司盯上了独立影片,大明星也不甘落后。汤姆·克鲁斯离开老东家派拉蒙干脆自己当起老板,他和老搭档瓦格纳加盟“联艺”,每年为公司制作至少4部电影,瓦格纳任“联艺”的CEO负责日常管理。此外,克鲁斯还可以自由参与其他电影公司的影片拍摄。于是就有了今年的《刺杀希特勒》和《狮入羊口》。
颇具商业头脑的布拉德·皮特也早有准备,他多年前就成立了“B计划制片公司”,曾购买过港版《无间道》的剧本改编权,最新的作品则是《伟大的心》。这部影片的女主角为安吉丽娜·朱莉,而制片人则是男友布拉德·皮特。
皮特的好友乔治·克鲁尼则热衷制作政治片,虽然他曾经出演过《蝙蝠侠与罗宾》、《完美风暴》等好莱坞巨片。银幕背后,克鲁尼也曾是奥斯卡提名影片《远离天堂》的制片人,并导演过影片《危险思想的自白》。他的独立制片代表作品《晚安,好运》获得过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2005年乔治·克鲁尼获得个人独立精神奖,他也笑言自己“在商业和艺术间摇摆不定”。
国内:
《疯狂的石头》一出道便在当年创造了极好的口碑,而影片中的台词更成为当年街头巷尾不二的流行语,影片的成功也为国产小成本电影在国内外商业大片的夹缝中谋得一丝生存的空间。于是石头的疯狂过后,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小成本影片,诸如《光荣的愤怒》、《鸡犬不宁》、《我叫刘跃进》等,虽然这3部反映小人物生活的影片,没有一部重现《疯狂的石头》的神话,影片的票房和口碑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但方言和小人物故事却被延续了,只是题材有所改变和突破,但这样的改变在被大片“吃坏肚子”的国人面前丝毫不起什么作用。小成本不能用幽默搞笑来换取票房,转而开始了用人性来拷问社会的尝试,《立春》和《左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在小成本电影的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后,《十全九美》以这样方式出现也就不足以为奇,只是这样的模仿还很笨拙。
如果要感悟这两年的小成本电影,那我必须要回顾下《疯狂的石头》,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小成本电影里程碑,更给小成本电影留下了一个鸿沟。如果无法突破这个鸿沟,小成本电影永远要在石头的背影下生存,或喜或悲。如果无法突破,小成本电影一样会沦为口诛笔伐的对象,如果“突破”了,则要顶着《疯狂的石头》的光芒。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寻求真正的突破,突破点放在题材和模式上。创造另外一种模式,兼顾商业和文艺,用商业的角度来运做,用文艺角度来创作小成本电影,只有达到商业和文艺的兼备并获得成功,才能突破固定的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模式和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