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鲁智深的师傅为什么说他“杀人放火不易?

2025-05-08 20:29: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水浒传》里,鲁智深这个人物,绝对是完完全全的正面形象,甚至,连鲁迅先生也对鲁智深有所偏爱(大概跟都姓“鲁”也有点关系)。

但是,《水浒传》里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的一句话却十分耐人寻味,智真长老说鲁智深是“杀人放火不易”。

“杀人放火不易”出自《水浒传》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原文是这么说的:

众人入进方丈之中,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焚香礼拜。一行众将,都已拜罢,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默无言。

照理说,杀人放火是十恶不赦的事,更何况对于鲁智深这样一位出家人,什么清规戒律都不要了,一点出家人的样子都灭有。可智真长老(鲁智深的师傅)却说他杀人放火不容易,真是奇哉怪也。

在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杀人放火不易”之后,一旁的宋江接话说,鲁智深虽然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

宋江是个俗人,在智真长老这位得道高僧的眼里,自然比不上深具慧根的鲁智深,所以智真长老这样回答宋江:“??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什么叫“岂有差错”呢?如果真觉得宋江说得在理,跟着宋江于参禅悟道有益,那应该说“多所熏染”、“常得进益”之类的话,而“岂有差错”,摆明了这是世俗层面的,意思就是,鲁智深跟着宋将军您,那是不会犯错的――政治上是一贯正确的。至于修禅参悟,智真长老就不提了。

所以说,智真长老说“杀人放火不易”,并不是宋江理解的“不害良善”这么简单,更有一层深意。

章回体小说中,一般开头的诗对全回都有个总括,咱不妨来看第九十回开头的诗:

韩文参大颠,东坡访玉泉。僧来白马寺,经到赤乌年。叶叶风中树,重重火里莲。无尘心镜净,只此是金仙。

前两联讲佛教历史上的史事,暂且不论;颈联、尾联是佛理,大致意思就是:世间种种皆是幻想,只有此心不惹尘埃,才能修成正果。所谓“无尘心镜净”,是从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化用来的。

再回到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的话,就明白了,所谓“杀人放火不易”,指的就是在纷杂的世间,如何“无尘心镜净”,不起恶念(也不起善念),只是从心而行,心无旁骛。

鲁智深做人做事,给人的感觉就是――痛快!而且,是痛快又不鲁莽。“杀人放火”本是鲁莽之事,可鲁智深做得痛快却不鲁莽。

梁山上另一个和尚装扮的行者武松,就不一样了。武松血溅鸳鸯楼,把该杀的、不该杀的都杀光了,痛快是痛快,可鲁莽却也鲁莽,几乎就是“滥杀无辜”的代名词。

可鲁智深就不一样,鲁智深虽然从心而为,却不滥杀无辜,不用计较得失却又很有分寸。而这其中的分寸,其实是很难以拿捏的,所以智真长老才说他是“杀人放火不易”。

也正因为鲁智深如此“杀人放火不易”却又做得痛快而不鲁莽,难怪鲁迅先生也会说:对于鲁智深,除了赞赏之外,我实在无话可说。

杀人放火不易,原创更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