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项羽和刘邦的识人的能力有关系,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对人才识别的能力。先说刘邦,如果没有他的这帮兄弟拼命的帮他打天下,很大可能上这个天下的归属也不可能是他刘家的。这在当时刘邦侥幸先进入咸阳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时刘邦进入咸阳以后,他刚想是怎么去搜刮民脂民膏,然后想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给找出来。当时萧何及时的制止了他,并且让他去外面张榜,张榜的内容是不取民众的一针一线,而且还作出承诺要保护民众的安全,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才赢得了咸阳的民心,使得他后来在咸阳的驻扎变得很顺利。
所以他的远见和萧何相比是差了很多的,这也是为什么萧何能够放下面子月下去追韩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他知道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得了韩信就相当于得了大半个天下,当然萧何的决定也是正确的,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反观项羽呢,他更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觉得天下间他是第一,就没有人敢称第二,他根本看不上韩信这种帅才,甚至会觉得韩信带兵打仗还不如自己。他会觉得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打败天下无敌手。这个表现也能很好的解释他在鸿门宴中为何不去杀刘邦,更是把刘邦放虎归山。并且最后更是惹得自己这边最大的谋士范增跟他闹掰,所以他更不会懂韩信的国士无双。
项羽也不是看不出,他眼里就压根没有韩信这个人,项羽在用人方面很失败,一方面刚愎自用,谁的话他都要杠一杠;另一方面难得用几个人,也是任人唯亲,根本就不给韩信眼神。所以韩信在这种家族企业,是没有发光发热的机会的。而刘邦,应该是和韩信接触不深,不了解他的思想和才能,在详谈之后他也认可了韩信的能力,不然不会重用他。
在萧何和韩信之间,其实还有一个贵人夏侯婴,他也是刘邦的老友。他一见到韩信就觉得这个人很不错,于是推荐给了刘邦,刘邦呢当时觉得夏侯婴打仗是能打的,但是看人估计不行,所以没有多了解,就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名头,也算是给夏侯婴的面子。
萧何当时还兼任着后勤部长的活,所以韩信就有幸见到了萧何,两人一聊天就聊开心了。韩信对天下形势判断之精准,对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优点和弱点分析之透彻,让萧何咋舌,基本是想到一块去了,于是就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一看连萧何都推荐了,那值得亲自面一面,于是乎好好聊了,之后就所见恨晚了。
刘邦当时的反应是:“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没错刘邦不同于项羽,他有耐心有诚意,愿意好好听韩信讲话,而且用人不疑,觉得你对就会给你机会去做,之后韩信的用兵如神的神操作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不管夏侯婴还是萧何,都没有看错人,而韩信的潜力,更是让他们惊讶。
因为刘邦,项羽一开始就很信任韩信。古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有萧何对韩信不信任,所以他看出来了。
主要是因为韩信的出身以及经历,还有他的性格,所以刘邦和项羽其实都不屑于去进一步认识韩信的,所以才没看出来
因为其实刘邦项羽对于韩信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且也认为韩信并不会有多大的才能,但是萧何早就已经看透了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