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创新,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的关系
组织变革会促进组织创新,组织学习是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组织的建设,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寻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前进和发展,不能借口改革否定党的领导,也不能借口创新偏离正确方向,更不能借口改革创新另搞一套。因此,改革创新党的建设,方向一定要坚持,方法一定要创新,渠道一定要拓宽,这是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教育改革或是从宏观层面上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单元来进行,或是从微观层面深入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而对学校内部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却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学校改革必须从教育教学层面提升到学校组织层面,学校结构系统、管理风格及相应类型成为改革对象”。这反映了变革理念的变化,在为教育发展创造一定的环境之后,认识到教育的长足而良性的发展动力必须来源于学校自身,来自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者和教师,必须在无人替代的领域积极寻求变革创新。
同样,在已有的教师发展研究中,研究者的视角虽然已由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向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发展转变,由将教师看做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象到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研究,由教师理想信念到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但是缺少教师发展的学校组织层面的研究。教师发展与学校组
织变革是对教师发展的学校组织层面的思考。本文在分析现行学校组织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教师发展对学校组织诉求,进而思考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命价值实现的学校组织核心价值、组织形式、运行机制问题。
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要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同志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再一次强调,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最根本的考验,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改革创新党的建设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如何改革创新机关党组织的建设,我觉得,选准"突破口"应该是关键的一着。当前,应当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寻求突破,把机关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要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工作为突破口,打牢广大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武装工作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突破口"应该首先选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抓住了这一条,就是抓住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党政机关的党组织来说,理论武装工作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党政机关是各级领导的思想库、智囊团,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机关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深入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理论武装工作,中央多年反复强调,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认为,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对科学理论的信仰程度和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自觉程度还是有差距的。有的党员一遇到错误思潮的侵扰,就容易发生动摇;有的党员对科学理论理解不深,一遇到困难就半信半疑;有的党员对科学理论一知半解,指导工作不够自觉和有效,等等。所以,必须强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的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体系的自觉实践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者。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当前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信仰的程度,二是理解的深度,三是实践的力度。信仰是前提,有了高度的信仰,才能真正学进去;理解是基础,有了深刻地理解,才能自觉地贯彻落实;实践是目的,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运用于实践,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信仰、理解、实践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必须捆在一起抓。各级党政机关党组织,要善于总结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思路和办法,不断把学习科学理论活动引向深入。
在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并坚持学习制度。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虽然也有党员学习制度,但是经常借口工作忙而不执行,制度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成了领导同志抽屉中的藏品。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真学是前提。定了学习制度就要坚持,无论多忙也要坚持,这才是真功夫。二是要认真检查学习效果。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创造了许多检查学习效果的好办法,不妨把它形成制度坚持下来。三是引导党员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强调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这是一条长期管用的经验,应当坚持。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党员联系思想和工作学习与思考,凡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一致的就坚持,不一致的就坚决纠正。
二、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要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作风是政党政治形象的一面旗帜,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的作风是群众观察党、认识党的重要窗口。领导干部作风正,群众对党就有信心,就会跟党走;领导干部作差或者坏,群众对党的信任就会动摇,甚至远离党的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不仅影响干部自身的形象,更影响党风,影响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十六届七次全会上强调:"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生活作风作为领导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从最近几年揭露出来的一大批腐败分子来看,大到省部级、小到科股级,几乎每一个都在生活作风上出了问题。大量事实说明,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做官、做人、做事的重要防线,如果生活作风出了问题,政治上难免发生问题。可是,在机关里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生活作风属于个人私事,他人和组织无权过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