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历史定格在5000年前 赏析?

2025-05-08 01:02:5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青莲岗文化:因首先在江苏淮安青莲岗发现而得名,分布于淮河流域和鲁南一带,年代最早的遗址约在6000年以前。

河姆渡文化,以浙江余姚河姆渡为中心,分布于浙东一带,年代约在7000年以前。 中甘、青的仰韶文化和西北的细石器文化,都比中原为晚,文化发展在全国不是同步的,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较快.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 下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母系氏族公社首先进入繁荣阶段。

原始农业是在距今大约一万多年时出现的,它的发明主要是妇女的功绩。把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变成了人工

回答2:

就从清朝那时候重来的话,中国会强大很多

回答3:

从现在往前推100多年,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有个叫拉克伯里的,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自己憋着研究,在1894年,出版了一本叫做《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 的书。
这种惊世骇俗的“研究”,现在大部分人只会把它当笑话看,但在那个时候,它作为“中国人种西来说”的正宗学术“成果”,居然在世界上有了影响。日本人如获至宝,赶紧把它写进了《支那文明史》里。而当时中国像章太炎、刘师培这样的大家以及宋教仁这样的政治人物,也都支持这种看法。
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它也是现实。如果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学证据,把中华文明的源头牢牢钉死在5000年前,我们民族就可能是被哪个西方学者随意“研究”出来的“阿依土鳖”国王的后代,我们民族自信的底气就不够硬。
施昕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个名字,他在1936年、1937年那个中华民族最为危难的年代,以一己之力首先发现了良渚文化,把中华文明的起源推至5300年左右。
1929年,施昕更因为在西博会工作出色,得以进入博物馆任自然科学部地质矿产组助理干事。在此后的5、6年间,施昕更潜心研究地质学。到了1936这一年,施昕更参加了杭州古荡遗址的发掘工作,终于在1936年的11月3日这一天,于一个狭长型的干涸池底,发现了几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后来的研究证明,这几块陶片,就是发现良渚文明的开始。
三次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施昕更于是给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写信,在梁的鼓励下,将发掘所获将以整理。经过半年时间,报告完成,主题为《良渚》,副题为《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
然而正准备交付印厂付印的时候,国难来了。但他的研究在战火中活了下来。1959年,夏鼐先生依照按发现地点命名的考古惯例,正式提出“良渚文化”。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博物馆助理在干涸池底的努力,70年后震荡出这样的声响。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多少帝国王朝远去了,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存续至今的原因,除了复杂的内外缘由,还因为我们幸运地拥有许许多多像施昕更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在最危难的年月,把中华文明的火种护在心口,为它而死去。
在《良渚》报告的序言里,施昕更写道:“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厘毫,才可以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