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为17.38天文单位(约26亿千米),最远时为20.23天文单位(约30.27亿千米)。
天王星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大行星,轨道平均半径19.23天文单位(28.77亿千米),近日点18.38天文单位(27.49亿千米),远日点20.08天文单位(30.04亿千米)。地球距离太阳平均为1.5亿千米(1.0天文单位)。
天王星(Uranus)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天王星每84个地球年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30亿公里,阳光的强度只有地球的1/400。他的轨道元素在1783年首度被拉普拉斯计算出来,但随着时间,预测和观测的位置开始出现误差。
扩展资料:
天王星的自转轴可以说是躺在轨道平面上的,倾斜的角度高达98°,这使他的季节变化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行星。其它行星的自转轴相对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都是朝上的,天王星的转动则像倾倒而被辗压过去的球。
当天王星在至日前后时,一个极点会持续的指向太阳,另一个极点则背向太阳。只有在赤道附近狭窄的区域内可以体会到迅速的日夜交替,但太阳的位置非常的低,有如在地球的极区;其余地区则是长昼或长夜,没有日夜交替。
运行到轨道的另一侧时,换成轴的另一极指向太阳;每一个极都会有被太阳持续的照射42 年的极昼,而在另外42年则处于极夜。在接近昼夜平分点时,太阳正对着天王星的赤道,天王星的日夜交替会和其他的行星相似,在2007年12月7日,天王星经过日夜平分点。
天王星的体积约为地球的4倍,其大气中包含83%的氢气,15%的氦气,2%的甲烷气体,表面温度平均为零下215℃。
2014年8月6日,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和欧洲航空局(ESA)在夏威夷W.M.观测台(W.M.Keck Observatory),利用哈勃望远镜成功的观测并记录了一场最大规模的风暴。
因为天王星具备气态行星的特质,所以经常爆发风暴,此前观测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风暴被命名为Berg。Berg发生在2000年,其引起的巨大影响,一直持续到2009年才消失殆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