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泚之乱是吐蕃军帮助唐皇镇压的吗?

2025-05-08 01:43: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不是

朱泚之乱有名泾原兵变,是唐代中期的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地方士兵兵变,变军攻陷帝都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更引发皇帝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自此事件後朝廷威严扫地,唐朝皇帝又开始重用宦官。

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兴元元年(784年)六月,泾原(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兵因不满朝廷不给赏赐而在长安发动的兵变。

奉天之难

建中四年,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护驾只有宦官霍仙鸣及寭文场,泾原兵拥入皇宫府库,大肆掠夺金银。浑瑊等人保护德宗,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率军屯驻于临洺。朱泚进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朱泚围攻奉天一月有余,未果,退回长安固守。李怀光自恃功高,德宗听信宰相卢杞馋言,竟不肯召见,李怀光按兵不前,多次上表揭露宰相卢杞、宦官翟文秀等人之罪。德宗不得已加封李怀光为太尉,并赐铁券,以示信任有加。

逃亡汉中

 

李怀光更加怀疑,将铁券扔在地上说:“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德宗再逃到汉中。唐德宗发布了《罪己诏》,即著名的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赦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声明不再约束节度使,对其姑息迁就,诏书下达之日,“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1] 

尾声

李怀光逃往河中,朱泚陷入孤立,唐大军进逼长安。朱泚和姚令言向西奔逃,在途中被部下杀死。泾原兵变後,大唐天子的威严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从此不再信任宰相,并开始重用宦官。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