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首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此调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时又名“浣纱溪”。晏殊的《浣溪沙》是在歌酒吟咏、闲情逸致之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迟暮落寞的感伤,因此这首词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
晏殊的浣溪沙跟苏轼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