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的大眼夹为什么消失了?
(一)
用过微软office 2000办公软件的人都知道,当你打开word,时不时有一个叫“大眼夹”的小东西跳出来。其实就是一个智能的动画向导。这种向导形象是可以自己替换的。我喜欢大闹天空,就换了一个“孙悟空”,看着猴子在桌面上晃荡,刚开始倒也觉得有趣。
不过,用久了,就发现“大眼夹”有点假机灵。你不小心碰了点什么,他自己就马上跑出来。后来,就把这个功能关掉了。
Office的大眼夹的前身,是来自于一个称之为:Microsoft Bob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关于在电脑上使用社会化用户界面的一次试验。用过联想《幸福之家》的用户都知道,当你开机后,出现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通常见到的windows桌面。而是进入到一个图形化的卡通界面中。
通过一个虚拟的居家环境,或是一个卡通人物,你用鼠标去到相关的地方。比如说客厅,你就真的看见一个客厅的画面,点图中的电视机,就可以播放vcd之类的。
“社会化用户界面”是一个听起来很酷的设计:模拟现实中的环境,让用户傻瓜化地使用电脑。
我记得当时很多用户购买电脑的时候,对此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用户开始主动卸载这类程序。后来,微软也是在office 2007版本中,完全移除了大眼夹。
到此为止,所谓的“社会化用户界面”的实验暂时告一段落。
我们不禁要问:Office的大眼夹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
首先要问的是我们为何要使用电脑?然后是,我们如何学习使用它。那么,答案就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我要用excel做一个电子表格,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不会或不太熟练。我希望使用电脑更简单、傻瓜化一些。最好有一个人在我身边,step by step。
这个时候,大眼夹和向导就非常有用。因为你处在电脑使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感到有人帮你,扎起,挺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过去了。你做表格越来越快。快到你已经知道一些快捷键了。这个时候,大眼夹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跳出来。你会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
老大,我已经懂了。拜托你谦虚一点!
用户对电脑的熟悉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想想有多少人,都是从聊QQ开始,把个中文输入法练得是炉火纯青,键盘敲得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一旦完成了新手到熟手的转变,用户就希望能自由地、全面地控制电脑的操作,想干嘛就干嘛。
傻瓜化在用户不想动脑筋或刚开始的任务中,可以表现很好。一旦用户准备接管,软件就该放弃控制,不要把用户真当了傻瓜。
技术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作为人类的助手。
当人们知道自己的目的,适当的技术抽象,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人们只想到达自己的目的,不想有人来挡道。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相对于社会化用户界面而言。我们已经熟悉的“菜单”、“下拉列表”等,还有我们熟悉的从windows 95开始的经典的“开始”菜单的导航和宽阔的windows桌面,包含了非常合理的设计原则:有条不紊、谦逊实用。
你可以用很多办法开始你的工作:你忘记的时候,你知道从哪儿按部就班开始。你熟悉的时候,可以直奔主题而去。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都是经过大量的使用的检验,才能流传下来。
大眼夹其实就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办公助手。
当你用office时他会是不是的跳出来提示一些操作方法和技巧。
最开始,学习操作office时确实有用,但慢慢的操作office的技术熟练了之后,大眼夹的那些提示就没用了,大家都知道如何操作。这个时候它跳出来动来动去的反而惹人反感。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大眼夹的那些提示都是最基础东西,人人都会。所以,一个产品失去了他的价值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退出咯。
不过,现在大眼夹的升级版“大大眼夹又出现了”——就是win10系统的智能助手cortana(中文名:小娜)。超级厉害的。而且office 2016也加入了“大大眼夹”的功能——就是顶部菜单栏里面的那个“告诉我你想要做什么“的对话框。
可能更新了之后就消失了,后续版本将不再出现,如果你还想让他回来,就下载office2003蜻蜓特派员专属就可以了